2011年4月26日

航太所蕭飛賓教授文稿



回憶夏漢民校長任內的航太所與我的因緣
              蕭飛賓

夏漢民校長是我剛到成大航太所任教時的校長,也是他發給我聘書,因此得以到成大任教。值此本校為夏校長慶祝八十大壽之際,寫下本篇追憶短文,聊表感謝夏校長的提攜後進,以及追述一些夏校長對航太所的關心與貢獻。

我於民國七十四(1985)年四月一日到成大航太所報到受聘為副教授,算是比較早一批進入航太所的老師。我是一拿到南加大的航太博士學位後,即刻接受趙繼昌所長的邀請,應聘到成大任教。其實在這之前,我未曾到過成大,在南部也是舉目無親,完全是衝著成大航太所這塊招牌而來南部任教。到今年(民國100)轉眼已歷經了二十六個寒暑,時光過得很快速,回憶起來也還深深覺得在成大航太所給予的豐富資源之下,還真完成了一些值得欣慰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也深感滿足。

第一次見到趙繼昌所長是在美國洛杉磯的南加大(USC)航太系的會議室內,由我的指導教授何志明博士引荐他三位台灣來的留學生與趙所長見面,聽聽他介紹成大新成立的航太研究所,並藉機會延攬人才。他告訴我們航太所有多好的研究資源,包括來自:國防部、中科院、國防基金會、教育部、國科會等的大力支持,再加上當時成大將航太所與醫學院並列為兩個成大未來的發展特色。林林總總的各項教學研究經費支援,再加上每位教授都有一筆所謂的『國防津貼』,這在當時教授薪水尚不高的情況下,另外一筆額外的『津貼』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與趙所長驚鴻一瞥的兩星期後,趙所長又帶著他高貴的夫人(趙玲女士)再來洛杉磯,邀請我與另外一位同學(他是成大校友)吃飯,但我們一定要帶著太太前往。我們是在他們下塌的旅館(好像是希爾頓飯店)見面,我與內人狠狠的點了兩客紐約牛排,每份20美元,這在當時是相當貴的價錢,也是我與內人在美國住了快六年唯一吃到的牛排,想想當時還滿嘴饞的。當然我與內人也就是因為吃了趙所長的牛排,「吃人嘴軟」,不好意思拒絕他的誠摯邀請,於畢業後就到成大報到。因為在那時候清大動機系也希望我回母系任教,我當時想既然我已經由機械領域轉換到航太科技,學成之後,也就應該找一個適合的地方可以好好發揮所長,無疑的成大航太系因剛成立不久,需才恐急,雖然以前都沒來過成大,但是仍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成大當作我的第一個工作,一直任教迄今,不管有多少次的轉換跑道機會,我都沒有絲毫的變心或動搖,因為我與內人真的都很喜歡南部的優閒與成大的優良教育環境。


其實最後會選擇成大,航太系的劉孟鑫教授(已離職)與機械系的顏鴻森教授都發揮了關鍵的效果。因為在與趙所長見過兩次面後,接著又碰到劉教授與顏教授來南加大訪問並求才。我再次的與他們兩位深談到成大航太所的遠景與發展,還真是動了心,乃決定到成大任教。

初次見到夏漢民校長是在向成大報到後的五月中吧。在一個早餐會報上,夏校長邀請所有該學期的新聘老師和所有一級主管在『教師聯誼廳』吃早餐,並聽聽校長與主管們對我們的期許與『訓示』。第一次那麼近距離的與大學校長見面,又一起吃早飯,感覺非常新鮮,也很緊張。因為不管是在新竹清大念大學或者到美國念書,都沒有機會那麼近距離的與大學校長做第一類接觸。其實在南加大六年,也都沒見過校長,更別說聽校長訓話了。在成大第一次見到夏校長,直覺是他做事非常積極,很有魄力與幹勁,雖然講話是不疾不徐,對話中是句句叮嚀,把每一位新進老師都看成寶,也有特別的期待,更要我們認真教學,好好帶學生,要做模範等等。我還記得他非常注意環境整潔,教室絕對不能堆積垃圾,黑板的溝槽裡更不許有粉筆灰存在,務必請工友一定要打掃乾淨。我記得有一次夏校長到航太館來查訪,第一站就是檢查教室裡黑板的溝槽是否有粉筆灰。當時趙所長不在,我是一組的主任,因此負責接待,我當還被他稍微念了一下,說下次一定要改進,心裡還真不是滋味呢!原來當老師除了要認真教學外,也要注意環境整潔。

航太所在當時除了教學研究資源比醫學院稍差外,我們在校內可是受盡別人羨慕與眼紅。除了有嶄新的航太館(當然現在已經是老態龍鍾,非常老舊了),館內有中央空調與冰水槽作為節電用(當然現在電費高漲,早就不用了),我們又有分配航太所專屬宿舍可住,空間既大又好,又有電梯可搭,更不用講每位教授每月都有額外的『國防津貼』可領,它幾乎是我們薪水的五成以上。各項優渥條件加諸一身,航太所的教職員真的是走路有風,既受中央當局(包括總統府、行政院已降到國防部等)的重視,記得當時的行政院長、國防部長、總司令等到南部視察時,除了會到醫學院訪問外,也會順道來航太所看看。記憶中,李登輝副總統,俞國華行政院長,宋長志國防部長,郝柏村參謀總長,黃孝宗代院長(中研院),李國鼎政委,陳履安國科會主委等等,許多高官都曾經到航太所來訪問。我因為當時負責無人飛機的研發,常常受趙所長指派作簡報,在這些高官面前做簡報,還真會皮皮挫,既興奮又緊張。每思至此,就想到趙所長的一句名言:教授這頭銜是不大也不小,就只是『見人高一級』而已。也就是見到的工友時,教授就只比工友高一些! 見到什麼高官,我們也比他們高一些。就是因有這樣一個概念,我建立當教授的正知見,就是要平易近人,因為是既不大也不小,當然這也難免會有高傲的一面,不由分說。

夏校長對於『領導統御』好像很有辦法。因為航太所在當時有一個『指導小組』,每季會開會一次,制定航太所的發展方向、經費編列,以及一些規章的制定等。在這委員會裡,夏校長與李國鼎先生分別是共同主席,委員則是包括來自各部會的副首長,例如國防部副部長、教育部次長、國科會副主委、經濟部次長以及中科院院長(當時是黃孝宗代院長,因為院長是郝柏村參謀總長),趙所長是執行祕書,而我們這些新來的年輕小教授們就當跑腿。或許因為是有李國鼎先生在場與下指示,決定事情與辦起事來好像很順利。不管夏校長與趙所長的治所理念與發展遠景,以及後續的自強校區土地採購、航太實驗場土地採購、航太館與航太學人宿舍的建築經費、大型儀器設備(例如穿音速風洞、燃燒實驗室等等)所需經費,甚至是教授的出國參訪經費,參加國際研討會,以及每年舉行至少十場的國際研討會(或講習會),這些活動與措施都大大的提升了成大與航太所的知名度,當然也因而吸引了不少國際知名航太學者到成大任教,作短期訪問,或是長期上課,並指導年輕教授與研究生,有幾位訪問教授甚至是攜家帶眷住上一兩年的都有。因為有許多洋人教授,我們當時的所務會議開會是講英文,博士論文口試也是用英文報告與答辯,部分的課程也都是英文授課,這在當時的保守成大而言是不可思議的,因為許多外國教授或訪問學者在此,英文當然就是大家共同的語言,英文環境也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在當時,趙所長擔心我們英文不夠好,就規定博士論文一定要用英文撰寫,同時規定教授出國開會使用所務經費參加國際研討會時,出國前一定要先做一場公開的英語演講練習。這些措施在當時都獲得夏校長的大力支持,因為英文本來就是作為學術研究的重要工具。但這項規定執行起來有些困難,因為有些老師就是不願意作公開的英文演講練習,而我當時是該規定的執行者,還因此而得罪了一兩位同仁,當時是有一些灰心。可是現在想想到處都在推動英文環境,英文授課等規定,夏校長與趙所長的眼光真是高瞻遠矚,令人欽佩。

 我會進到無人飛機的研究領域,其實要感謝趙所長的前瞻創新構想。在當時航太所分為四個領域:流體力學與空氣動力學、熱傳與燃燒推進、結構與材料、導航與控制。這種劃分是以飛機或火箭飛彈等的專業屬性而來分組,國際上也是如此的規劃。趙所長的觀念就很不一樣,他認為無論飛機或火箭飛彈等航太物體,除了因研究或教學需要而有專業的劃分外,若要更有實用性,更應該以整體系統來看待,也就是要有系統工程與系統整合的觀念,這是很突破傳統的構想,我非常支持,也很有興趣參與,因此我就被指派以『遙控飛機』作為整合全所教師專長與研究項目的重責大任。當時,我既是流體力學與空氣動力學的成員(因為這是我的博士專長訓練),我還擔任第一屆的導航與控制組長(事實上當時只有我一人),因為對控制理論不是很懂,一切都是自己看書進修學得。當時參與『遙控飛機』的教授團隊很多人,但是不久因為趙所長要制定像美國的教授升等的『六年條款』制度(tenured system),也就是如果副教授任滿六年而未能升等教授者,就要離職。許多教授為了升等要發表論文,也就紛紛退出『遙控飛機』研究團隊,到最後就只剩下我一人在撐,這一晃就是26年了,而我不但是所內第一位升等教授者(在當時所內的升等都要送到國外至少有六位教授學者作審查,當時成大的升等還是要送到教育部做外審),而我是當年(1990)暑假最後一批還要送教育部審查的。還好我除了在流體力學與空氣動力學等領域有不錯表現,也發表一些還不錯的期刊論文外,我更在無人飛機的領域走出一片天,到現在還樂此不疲。經由國科會與教育部的經費支助,最成功的研究成果是於2005年七月無人飛機天鵝號(Swan)的東港與小琉球(來回30公里)的第一次跨海飛行,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是已經初步驗證我們飛機已經具有自動駕駛的能力。接著於2009年十月的黑面琵鷺號(Spoonbill)作台南七股與澎湖東吉島的來回約100公里共1小時的自主跨海飛行,相當成功的安全返航。此為亞洲的創舉,更受國際的矚目。此項飛行已經成功驗證我們已經開發完成兩項無人飛機的關鍵技術:(1)自動駕駛(Autopilot)自主導航飛行的技術,(2)地面目標物體的自動追蹤技術。此兩項技術均為開發無人飛機相當重要的門檻關鍵技術,相當具有指標性的意義。由趙繼昌所長所推動的無人飛機系統迄今,我在無人飛機的研發已經有26年,從無間斷。想想我的毅力與恆心真的很夠,我是真的以興趣做為驅使我一直做下去的動力吧。




(民國76125日俞國華行政院長視察蕭飛賓教授的無人飛機實驗室,左起:成大趙繼昌所長、成大夏漢民校長、行政院俞國華院長、國科會陳履安主委、與成大蕭飛賓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蕭飛賓,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學士、碩士、美國南加州大學航空太空系博士,現為成功大學航空太空研究所特聘教授。

歷任成功大學航太所一組主任、國際合作組組長、微機電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工學院副院長、國科會工程中心主任、國科會航太學門召集人、國科會南區微機電系統中心主任等。

學術榮譽為美國航空太空學會(AIAA)會士(Fellow)、國際太空學院(IAA)通訊院士、中華民國航空太空學會會士,國科會傑出獎、優等獎,中國工程師學會1996年度最佳工程教授獎、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學會(IEEE)航太暨電子期刊年度最佳論文獎。超過10次以上指導研究生、大學生論文比賽獲獎無數。

沒有留言: